專題:財經年會2025:預測與戰略
《財經》年會2025:預測與戰略暨2024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于12月13日-12月15日在北京舉行。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李一梅出席并演講。
李一梅在演講中談到,在產品的創新,甚至是渠道和客戶之間互動模式的創新上,基金公司非常需要向銀行理財學習。
她指出,對基金公司來講,因為做這個行業時間長了之后,必然會有一些自己思路的束縛和自己路徑的依賴。
“我們可能認為產品就是應該一直是開放式的,在貨幣基金改革之前,我們原來一直認為貨幣基金就應該是每月結息。本身來講不是必然這樣或者那樣,它只是我們的思維是自身的一個固化。”她說。
所以,李一梅談到,銀行理財給我們開拓了很多我們在產品設計上的新思路和產品設計上,特別是跟投資者交互上的新想法。今年銀行理財也出現了1分錢起購,還出現了“理財夜市”,這些想法對于基金人來講有一點點“石破天驚”的感覺,但是反過來講“它為什么不行呢?”它其實沒有理由真的不行。
在低利率的時代里,如何同銀行理財一起服務好客戶,李一梅有兩點看法:
第一,基金行業,在多資產的底層工具上,給理財整體后續解決方案的建立貢獻力量。
“從產品的豐富度上,華夏基金現在將近440支公募產品,非公募產品將近500支,我們在產品的豐富度上,因為發展的時間比較長,相對來講我們還是在策略和工具的打造、工具的持續管理上比較有信心。包括現在大家都在熱議的指數產品、ETF,這方面我們非常有信心能夠和銀行理財一起合作,能夠提供很多彈藥。”她說。
第二,投顧方面。她指出,真正能夠提升客戶最后的投資體驗的時候,可能單一產品不再是一個終極的答案,可能更多的答案是一個組合,是一個解決方案。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