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軍事實力不斷提升,美軍在南海和臺海攪局的可能性越來越小。解放軍在第一島鏈進行了一場大規模演習之后,駐扎在沖繩的美軍加快了后撤的腳步,而這似乎還遠遠不夠。
阿留申群島:扳回一城的棋子?
最近,美國海岸警衛隊司令表示,阿留申群島應該成為美國軍艦、潛艇、飛機干涉臺海局勢的新基地,未來可重創解放軍。
阿留申群島,這個散落在北太平洋的群島,曾經只是美國領土上不起眼的邊緣地帶。而現在,它卻被美軍視作至關重要的軍事前哨。究其原因,不僅因為它是美國在北太平洋上天然的戰略屏障,更因為它可以充當對抗中國日益強大的軍事力量的重要棋子。
(美軍X波段遠程監控雷達)
群島東端的荷蘭港,是美軍潛艇活動的重要基地;埃達克島和謝米亞島則是美軍向西空運網絡的關鍵節點;而在最接近俄羅斯的阿圖島,則滿是美軍前進艦隊的身影。當然,謝米亞島上的那座X波段雷達,也時刻扮演著美國在阿拉斯加彈道導彈預警體系中“千里眼”的角色。
赫爾斯的言論中,透露出了一種微妙的戰略焦慮。自冷戰后期以來,美國一直熱衷于構筑所謂的“三層島鏈”防御體系。第一島鏈綿延自日本、琉球群島,經臺灣直至菲律賓,要抵擋中國東進的腳步。然而,隨著中國海空實力的迅速提升,美國意識到,只靠這第一道防線已經無法滿足其戰略需要。
于是,第二島鏈和第三島鏈相繼浮出水面。特別是第三島鏈,以夏威夷為核心,從阿留申群島向南延伸至大洋洲,被美軍視為應對解放軍的天然屏障。然而,中方東風26、東風31AG等導彈完全可以觸及夏威夷及其周邊,迫使美軍不得不為其后備基地的安全擔憂。
(055萬噸大驅)
在可能的沖突中,解放軍該如何贏得先機?
美國努力鞏固阿留申群島的戰略地位,試圖在這場地緣博弈中扳回一城。那么解放軍該如何準備,確保在潛在的軍事沖突中穩操勝券呢?最關鍵的就是進一步拓展“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火力投射距離,將打擊范圍擴展至第二甚至第三島鏈。
換句話來說,我們既要有打擊“第二島鏈”軍事目標的能力,也要能切斷“第二島鏈”與“第三島鏈”之間的聯系,使美國無法從“第三島鏈”為前方的基地提供支援。
此前,美國曾曝光了解放軍的東風-27遠程彈道導彈,猜測射程大約有8000公里,可以直接從中國本土打到美軍夏威夷基地,這可能就是解放軍打擊“第三島鏈”目標的殺手锏之一。
(東風-27導彈的概念圖)
美國希望通過島鏈戰略控制太平洋,以此限制中國海軍走向世界的腳步。然而,從實際效果看,這些布防似乎并不盡如人意。面對中俄海軍聯合編隊在阿留申群島附近的活動,美軍的壓力可想而知。
隨著中國海軍裝備更新和造船能力的提升,美國妄圖單憑武器和基地來遏制中國的夢想恐怕難以實現。
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不只是簡單的軍事對抗,它更關乎全球秩序的重塑。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類“島鏈”戰略、導彈防御系統,以及軍艦、潛艇的暗中較量,都不過是國際關系復雜棋局的一部分。
(駐日美軍)
面對這樣的格局,可以預見,未來的亞太局勢將充滿變數。對于處于這一十字路口的各國來說,如何在大國博弈中尋求自己的立足點,將直接影響一個地區的長期和平與穩定。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